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47章

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或三摩钵提。

这些菩萨所修的如梦如幻观行,渐次增进,慢慢有所成果这个方法叫作三摩钵提。

三摩钵提就是止观等持、定慧等持。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境界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

佛说学大乘道的菩萨们悟到了我们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在圆觉中。

以此净觉心,不取幻化,不被外界的幻境所骗,也不要以为我打起坐来,内心空洞洞的很宁静,哦!这就对了,这就是佛。

打起坐来很清净,不打坐就没了,这是生灭法。

修之则有,不修则无,这是靠不住的。

佛法是&lso;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rso;。

如果在增一点、减一点上面搞,就偏差了,有些人一入佛堂,看到佛像,就觉得好清净,哈!你被佛堂的幻化所骗了,打坐念佛非得在佛堂,然后面对着佛像,再点个檀香,这样才清净,这是取幻化、取静相。

不要以为在佛堂才有佛法,到了厕所就没有佛法;念佛一定要在佛堂念,在厕所就不敢念了,万一你坐在马桶,突然要死了怎么办?不垢不净,佛法遍一切处。

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绝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

&lso;了知身心皆为挂碍&rso;,我们修道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被身心所障碍住了,打坐刚有一点境界,腿就不对劲了,屁股也坐不住了,这是身的障碍。

再来就是心的障碍,思想杂乱,念头来来去去,静不下来。

所以佛叫我们修梦幻观,不取动相,也不取静相,彻底明白身心就是我们的大障碍。

&lso;无知觉明&rso;,这四个字可真妙了,这一句在文词上不通,无知与觉明是互相矛盾的,却摆在一起,这是有其道理的。

无知与觉明是同样一个东西,没有悟道以前是无明,是无知,我们天天在用,能思想,能感觉,能造业,我们用了一辈子,还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

悟道以后,你就明白他是空的、幻的,&lso;不依诸碍&rso;,不在身体上,也不在心念上,&lso;永得超过碍无碍境&rso;,永远超越身心的障碍,也超越无碍--空的境界。

到此地步,有什么效果呢?&lso;受用世界及与身心&rso;,此时可以享受物质世界的一切,也可以转过来享受自己的身心。

我们一般人活在世上,都被物质所用,都被身体所用,都被我们的思想、情绪、欲望所用,是不是这样?我们学佛修道,要反过来,善用其心。

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其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这个时候,活在世间,一样讲话,一样吃饭,一样做事,但是心中无事,&lso;如器中金皇,声出于外&rso;,他同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而内心是空的。

此时,烦恼也空,涅槃也空,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如果能够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同时解脱身心障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一切烦恼妄想灭了,&lso;生灭灭已,寂灭最乐&rso;。

&lso;妙觉随顺寂灭境界&rso;,无处不寂灭不清净,无时不寂灭清净,&lso;自他身心所不能及&rso;,自己以及他人的身心所不能及,已经超越了人世间,此时,&lso;众生寿命皆为浮想&rso;,如同&lso;金刚经&rso;所说:&lso;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rso;,&lso;此方便者,名为禅那&rso;,如此身心解脱了,这叫作禅。

注意!这样才是真正禅宗的境界,不是一句话听懂了,一本书看懂了,云淡风轻便是禅,那毫不相干,云也不淡,风也不轻,身心都是障碍,没有用,那是狂禅、口头禅。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此三法门是哪三个法门?第一是讲修止,第二是讲修观,第三是讲修禅。

这三种法门都是成佛最容易、最方便的方法,十方世界的佛都因此法门成佛。

十方世界的菩萨有种种许多的修行方法,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皆依如是三种事业,都是从&lso;止&rso;&lso;观&rso;&lso;禅&rso;这三事业变出来的。

为什么叫事业呢?成佛也是一件事,也是造业,造什么业?造善业,造成佛之业。

若能圆满证得了,就成佛了。

善男子,假设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佛说假如有人学佛、修行、做功德,修于圣道。

相邻小说
太极拳与道功  天灾种田记  谁与经年  酒色撩人[快穿]  女霸总扛走病弱大反派[穿书]  凤座  全民修仙app  带球跑以后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  白话易经  凤栖青雀台  金刚经说什么  夫子,请赐教  农女医香  她超乖的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我怀了龙族唯一的崽  惦记  愿我如星君似月  重生之傲娇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