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1章

《太极拳与道功》作者:南怀瑾【完结】

编者按:本篇讲记原为南师怀瑾先生在1966年于立法院之讲演,由学生们当场笔记整理而成。

据师云:此文只是当时随意谈话之资料,疏漏甚多,并不完整,故登出涉及很多太极拳的拳理原则,

故登出以为读者之参考。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缘起

太极拳协会会长立法委员韩振声先生,曾经以「太极拳与道功」这个问题来问我,所以就我个人年轻时学拳的经验提出来与他砌磋研究,我们一致以为学太极拳到最后阶段,应该走入修道的途径较为圆满。

由于那次相谈得很投契,后来又应他的邀请于民国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十一月十一日,假立法院第二会议室做了此次讲演。

当天报纸刊出的新闻,误以我为国术家相称,实在不是事实,只是觉得国内的武术精神,与日俱衰,令人忧心,正如今日中国文化之亟亟待兴一样,而返观太极拳在欧美各国则日益流行,每回看到国外寄来的拳姿照片,却又不免有「橘逾淮而枳」的感慨,因而藉此次讲演的机缘,贡献个人一得之见,以就教高明,并以阐述我中华文化中武艺精神内涵之一般。

一、习武经过

童年

我自幼个性就好动,并嗜读武侠小说,刚在十二岁时即开始习练种种武艺。

此前在六至十余岁时期则因体弱多病而日与药物为伍,且目患近视、常私自贪阅武侠小说而躲在楼上书房按图瞎练,父母固不知情。

因心慕飞檐走壁,自亦练学跳梁倒挂,有一天,不慎从梁上跌落到地,声震一室,家父听到巨大声响上楼察看,才知道我在偷偷习武,当时他老人家并没有对我责怪,反而聘延武师到家教我武艺,这时起我才正式开始习武。

启蒙

当时在家乡浙江乐清一带盛行所谓的「硬拳」,与今日一般练拳情形相差不多。

起初,随师习练时,固然不知道以我衰弱之躯而学此刚猛之拳是否适当?又不能分辨拳艺的优劣,每回习拳之后却有头脑昏昏之感,莫知其所以然?但以从小志慕侠客义行,所以也就勉强自己而照练如仪。

访师

其后负笈四方,人事接触渐广,以心喜武术道功,乃不计耗资,不论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长的人,或俱神通,或有道,或有武功,即顶礼叩拜为师。

因此到二十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亦多达八十余人。

所学范围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至少亦习弄过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真可谓:「样样统摸,般般皆弄。

比赛

有一次,中央国术馆张清江先生,于杭州国术舘主办全省性国术比赛,我亦参与其盛,以姿势优异而获冠军。

抗战前,各县市普设国术舘,都有专人负责,武风维扬,盛极一时。

然我私自反省所习武艺实未精到,各路各派,亦不过略窥其门径而已,乃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

二、访道经过

剑仙

当时听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传说系满清王室公子出家者,这位老道须眉皓白,童颜鹤发,神釆奕奕,据传已成剑仙;得此消息,心中万分兴奋,即行前往拜谒数次,都未得见面。

(想起当时访师求道之诚恳,见面即跪,而今日朋辈相访,谈玄说道等,甚或有人还以此过访谈道为对主人的‐种施惠,算是看得起对方,今非昔比,想来颇多感慨)。

听说这位道长当时逢人来求皆推称不会剑术,若欲习画他则教人画梅。

几番周折后,我终于见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恳求学剑,只学此项,不求其他。

相邻小说
重生之傲娇军嫂  公主为妻记  穿书后大佬每天都在崩剧情  金刚经说什么  带球跑以后  女霸总扛走病弱大反派[穿书]  全民修仙app  天灾种田记  夫子,请赐教  白话易经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  酒色撩人[快穿]  农女医香  惦记  愿我如星君似月  她超乖的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凤座  凤栖青雀台  我怀了龙族唯一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