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54章

君子与小人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待义利的态度。

在我国古代的论述中总是会将利与义完全对立起来,似乎只要沾染上利的人就称不上君子。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这么说也是片面的。

义与利是共同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里的,只是每个人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ldo;小人见利忘义,君子见利思义&rdo;,也就是说小人是把利放在首位的,而君子是把义放在首位的。

若是君子只讲究&ldo;义&rdo;而完全不要利,那么这个君子只怕是不好当。

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要以生存为先决条件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其他的根本就不用谈。

一个不求利的人是难以生存下去的,自己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来讲&ldo;义&rdo;呢?因此说,君子也是要讲&ldo;利&rdo;的,只是君子的&ldo;利&rdo;是在符合&ldo;义&rdo;的前提下取得的,这就是&ldo;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do;。

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ldo;毫不利己,专门利人&rdo;的人大约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从这个层面上讲,若是要求君子完全不求利,只怕会把君子逼疯了,这样的君子不做也罢。

从另一方面来讲,君子只讲究&ldo;义&rdo;也是行不通的。

以&ldo;义&rdo;为先导做事,必然会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都会去做,这会与现实世界发生冲突,伤害到很多人,这样的君子只怕难以生存。

同样,没有&ldo;利&rdo;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必然会形成小帮派组织,这与&ldo;君子之交淡如水&rdo;也有了冲突,也就算不上君子了。

因此说孔子所说的&ldo;君子喻于义&rdo;的意思并不是要大家做一个只讲&ldo;义&rdo;不讲&ldo;利&rdo;的君子。

他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所用的手法和&ldo;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rdo;是一样的,就是文意互见。

君子也好,小人也罢,两者的身上都是&ldo;义&rdo;&ldo;利&rdo;兼有的。

孔子让我们做的君子是修养上侧重于&ldo;义&rdo;的人。

君子以&ldo;义&rdo;为标尺来衡量自己所做的事情应不应该,因此他们能够保证自己的行为大义不失;而小人以&ldo;利&rdo;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而利总是在变化,因而小人就成为&ldo;墙头草&rdo;,风往哪吹往哪倒。

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谁知到了匈奴之后,被匈奴单于扣住不放。

单于希望他能够投降,以杀汉朝之威,苏武坚决不从。

于是单于就让人劝说苏武。

这个人叫卫律,他本来也是汉朝的使节,来到匈奴后,投降了匈奴,被封为王。

卫律对苏武说:&ldo;我弃汉投北,幸蒙单于大恩,赐我王号,属众数万,马匹牲畜漫山遍野!如果你今天投降,明天也会富贵如此。

&rdo;

苏武说:&ldo;卫律,你做了汉朝的臣下,却忘恩负义地背叛朝廷,厚颜无耻地投降敌人,我为什么要跟你见面呢?我绝不听从你的劝告,要杀要剐都由你!&rdo;一计不成,单于又派了一个人前来劝降,这个人就非常有名了,他就是汉朝着名的将领李陵。

然而他的劝降也没能让苏武动摇。

结果苏武被赶到北海牧羊,单于扬言除非公羊下崽,否则决不让苏武回去,他想用这种办法折磨苏武,等苏武熬不住的时候自然会投降。

但是苏武还是坚持了下来,他喝雪水,吃生羊肉,一熬就是十九年,最终回到了汉朝。

君子重&ldo;义&rdo;,因而能够抵制利益的诱惑,坚守节操;小人重&ldo;利&rdo;,因而为利抛弃气节。

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人生一世,&ldo;义&rdo;为重,&ldo;利&rdo;为轻,大义凛然者,上可感天,下可动地,中可感化万民,以&ldo;义&rdo;为重者不仅可以彪炳史册,而且可以正气长存。

君子的高尚并非为高尚而高尚,只因他们将&ldo;义&rdo;放在心里,因而他们的行为始终是高尚的;小人则是为求利而做事,因而他们的行为始终为人们所不齿。

这就形成了君子不求而得,小人求而不得的现象。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