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35章

汉昭帝召见霍光,霍光连连向汉昭帝磕头请罪,然而汉昭帝却对霍光说:&ldo;那封揭发你的信,朕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是假的,不是燕王写来的,朕相信你,你是无罪的。

&rdo;霍光见到皇帝替自己辩护,感动得老泪纵横。

汉昭帝说:&ldo;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事,总共不到十天。

而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解得如此清楚呢?就算他都知道,马上写信送来,再快的速度也不止十天。

再说,大将军掌握兵权,如果真的要谋反,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了。

这件事分明是京城里有人在制造假案,他们想欺我年幼,假燕王之名来陷害大将军。

真是痴心妄想。

&rdo;

谣言的产生我们无力阻止,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智者,把自己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进行过滤,筛出那些不该传播的话。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在背后论人长短的,是是非非总是难以辨清,我们既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有什么资格乱加点评呢。

无论我们听到的关于别人的议论是真是假,都应该让那些扰乱人心的言语就此打住,不要让其成为&ldo;杀人&rdo;的工具。

智者知道该怎么开口

子曰:&ldo;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rdo;

‐‐《论语&iddot;卫灵公》

孔子说:&ldo;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不同那个人说,就会失去可以结交的人;不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和他说了,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应该结交的朋友,也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

&rdo;

南怀瑾先生认为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认为孔子上述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肯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

自己的朋友,如看到他犯错误,就要给一个警告,甚至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自己还认他是朋友,他可以怨恨自己,等到他失败了,会想到自己的话是对的,那就对得起人。

所以在可以讲直话的情形下,不和他讲,是对不起人,不应该的。

有时候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

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在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语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ldo;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rdo;,话说得好会促进事情的圆满完成,相反,话说得不好,则会招来祸患。

说话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掌握说话的技巧。

&ldo;心直口快&rdo;是说一个人没有心机,说话直爽。

然而,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免不了会吃亏。

我们要知道,有些话就像刀子一样锋利,使用不当很可能会伤到别人,也许我们本身并没有恶意,但是就因为心直口快,说话不加思考,结果无意之中就把人得罪了。

聪明的人会采用更加委婉的方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既能起到警示别人的作用,又不至于得罪他人。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青史留名的臣子,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直言国君的过错,然而却招来杀身之祸,自己所要谏阻的事情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些人是可敬可佩的,但是他们说话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同样有另外一批人,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身负的责任,看到国君的过错后,他们也会进谏,但是他们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谏,既不会伤了国君的面子,惹得他们雷霆大怒,给自己招来祸患,又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纣王无道,戕害百姓,弄得天怒人怨。

他的哥哥微子劝他不听,只好离开;叔父箕子向他进谏,结果被他囚禁起来。

比干虽知纣王秉性,但是身为重臣,不可不为国家着想,于是对纣王苦苦相劝,无奈纣王不听。

他叹息说:&ldo;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

&rdo;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

纣王被比干骂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说:&ldo;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rdo;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