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27章

我们在初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以第一印象为标准来判断这个人,只要是第一印象好,我们就会和他交往下去。

但是这个第一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那个人,也许那只是他装出来的样子。

&ldo;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do;,只有在长时间的交往过程中,才能真正看清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等。

因此,草率地对一个人作出评价是不科学的。

情感也是遮蔽我们双眼的东西。

对于那些对我们好的人,我们总是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那些对我们比较冷淡的人,我们就不会给出太好的评价。

这也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看清楚好与不好背后的东西。

我们怎么能够判定那些讨好我们的人不是另有目的呢?又怎么能够断定那些对我们冷淡的人仅仅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说好听的话呢?也许那些总是对我们冷嘲热讽的人才是真正关心我们的人。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真相都是被别人导演好,希望我们看到的。

因此,对于看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也应该进行调查。

一家人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

狗每天都尽职尽责,主人出去的时候,就警惕地竖起耳朵,担负起看家的重任,主人回来之后就呼呼大睡;而猫则非常懒惰,主人不在的时候,就懒洋洋地晒太阳,主人一回来,立刻装模作样捉耗子。

终于有一天,主人决定将他家那只&ldo;懒惰&rdo;的狗送出去。

狗一直到离开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送走。

对那些我们不熟悉、无法掌握到第一手资料的人,我们总是会陷入到人云亦云之中。

那些被众人所追捧的人,我们通常也会随声附和。

也许到头来,那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人却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只有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才能真正不受任何影响,客观地判断是是非非和一个人的品行高下。

王安石曾经写道:&ldo;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rdo;只要我们能够超出那些遮蔽我们眼睛的浮云,就一定能够透过浮云看到事实的真相。

毁誉不惊

子曰:&ldo;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rdo;

‐‐《论语&iddot;卫灵公》

孔子说:&ldo;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

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rdo;

孔子的意思是说没有根据,他从不随意赞誉或诋毁别人。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