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8章

&ldo;宰相肚里能撑船&rdo;,不要给人动辄得咎的感觉,这样只会使自己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

要做一个&ldo;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rdo;的人,使自己置身于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为成功赢得良好的人脉资源。

善纳雅言,兼听则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

施惠于民和治理国家,能够顺其自然、不事造作吗?洞察宇宙的巨大变化,神妙莫测的天机,能够安守宁静、顺服天道吗?大智大慧通玄彻悟,能够保持平常心而忘形无知吗?使天下万物生长壮大,滋生了它而不去占有它,施了德行而不以之居功,引导着天下万物的自然发展而并不要主宰的地位,这才叫深远玄妙的德行。

这一段话晦涩难懂,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解释就比较清楚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一段话意在说明即使是天纵睿智的人,也决不轻用自己的智慧来处理天下大事,而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

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才能领导各方,完成大业。

这里所说的&ldo;知不知&rdo;,与作为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ldo;为无为&rdo;是同一道理。

真能用世而成不朽功业的人,都是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的人。

古来成就大事者不一定就有超世之才,但必然是善纳雅言的人。

&ldo;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rdo;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再高,总是会有所疏漏,只有集思广益,多听别人的意见才能作出最正确的判断。

&ldo;兼听则明&rdo;,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多面性,我们不一定能很全面地考虑到所有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倾听他人的意见。

无论他人的意见是否合适,我们都要耐心地听下去,集思广益总是有好处的。

最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意见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更迭、群雄争霸的戏码不断上演,那些最终成就千古霸业者都从善如流,那些称雄一时、最终消亡的人必定是刚愎自用者,更不用提那些亡国之君。

善纳雅言可以使自己改过迁善,万民影从;不听逆耳忠言者,最终众叛亲离。

出身世家、英雄盖世的项羽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而地痞出身的刘邦,不学无术却最终成就帝业,开创大汉天下。

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刘邦善纳雅言,而项羽刚愎自用。

刘邦本身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是他手下谋士成群,而刘邦对这些人言听计从。

刘邦大军攻入咸阳之后,进入皇宫,看到了数不尽的财宝、酒肉和女人。

出身寒微的刘邦看到这些东西,立刻眼睛发亮,一连几天留宿在宫中。

眼看刘邦的志向就要被磨尽的时候,张良出来劝阻,让他离开皇宫,并且主动退出咸阳,将咸阳让给项羽。

张良认为,项羽几十万大军,刘邦只有十万,如果此时称王自立,势必会惹得项羽来攻,到时候恐怕会全军覆没;只有向项羽示弱,才可能赢得时间,壮大自己。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立刻撤出咸阳,逃脱项羽的掌控。

四年之后,又按照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卷土重来,最终击败了项羽。

项羽勇冠三军,破釜沉舟一举击垮秦朝军队,攻入咸阳,自称西楚霸王。

项羽手下有一个谋士范增看出刘邦其志不小,劝项羽将刘邦除去,以绝后患。

然而在&ldo;鸿门宴&rdo;上项羽其志不坚,最终让刘邦逃脱,气得范增大呼&ldo;竖子不足与谋&rdo;。

项羽大军开进咸阳后,大肆抢夺三个月后,项羽打算离开咸阳,回归故土。

当时有人建议项羽定都咸阳,但是项羽说:&ldo;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rdo;建议者说:&ldo;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rdo;项羽听到后,立刻抓到那人,把他杀了。

&ldo;忠言逆耳利于行。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