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2章

13地缘政治:不可能的使命成为可能

虽然按照十九世纪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德国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标准,普鲁士被寄托了统一德国的希望,但一个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政治观察家,要判断德国是否会由普鲁士来主导统一,那么多半会判断否。

这是因为奥地利在传统上享有优越的政治地位,哈布斯堡家族自十四世纪以来就把持着&ldo;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rdo;的皇冠,在德意志中小诸邦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它和以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汉诺威等为代表的中等邦国是反对普鲁士扩张的现实阻力。

根据1815年拿破仑一世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意志土地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盟(旧译德意志邦联)。

它包括34个邦和4个自由市。

各邦在内政、外文、军事上是独立自主的。

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联盟中最大的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领导地位而长期进行斗争。

普奥两强在德意志联盟体系内争霸,正是英国首相卡斯雷尔的刻意安排,这个体系使得德国无法获得真正的统一以威胁欧洲的均势,但又不致于使中欧四分五裂,导致法俄两强对中欧的扩张。

在维也纳会议上,英国巧施手段,刻意将拿破仑一世帝国统治了多年的莱茵兰地区交给普鲁士,让普鲁士承担遏制法国向东扩张的任务,为的是在法普之间打下一个外交矛盾的楔子。

这一地缘政治格局的安排,正是日后普法战争的根源。

可见维也纳会议的导演英国首相卡斯累尔的对欧洲大陆地缘政治矛盾的绝佳洞察力,他需要的是普鲁士放在火炉上烧烤,让它承担遏制法国的任务,同时让它遭受奥地利的强大遏制以及承受德意志联盟其他中等邦国的嫉恨,让普鲁士离开其他大国的支持便无足轻重,无所作为。

普鲁士王国四分五裂的国土,本来是普鲁士主导德国统一的巨大障碍而非助力,普鲁士以捍卫其长期扩张而获得的四分五裂的领土为基本国策。

如果普鲁士安心于德意志联盟框架的安排,那么德国的统一便会遥遥无期,甚至胎死腹中。

因此外交大师俾斯麦处心积虑地要摧毁这一框架,拿破仑三世则处于完全不同的想法,也极力要摧毁它。

因此,拿破仑三世不自觉地助了俾斯麦一臂之力,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德国的统一有民意基础和经济基础,也是大势所趋,法国单独去阻遏这股历史潮流实非明智之举,也超出了法国的国力,拿破仑三世的徘徊观望并非毫无理由。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反对德国统一的立场上法国并非找不到同盟者,而且最后的结局却是法国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与普鲁士决斗以阻止这一趋势,而且还一败涂地,收获了政权更迭、领土割让和战争赔款的后果以及由此导致了法德间的深仇大恨,这是波拿巴家族的悲剧也是法国的悲剧。

拿破仑三世如果能够洞察历史趋势,本可以将计就计,借力打力,因势利导地安排法国的国家战略,利用普鲁士的主动作为,来促进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在欧洲近代史上,&ldo;德国的统一&rdo;与&ldo;法国获得自然边疆&rdo;,是外交矛盾之源。

法国获得自然边疆或者掌控欧洲其他法语地区和德国的统一同样具有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并无道德高下之分。

民族统一固然是&ldo;正义&rdo;的,但国家的安全与欧洲的平衡同样也是&ldo;正义&rdo;的。

在整个十九世纪,民族主义虽然是民间的潮流但远未是各大国掌权者的共识,当时各大国掌权者的一般信念是&ldo;有权力者方有权利,弱者只能勉力顺应强者之见&rdo;,&ldo;弱小国家必须为了(欧洲的)政治平衡而自我克制&rdo;。

维也纳会议便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重建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国界的划分只考虑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的势力均衡而完全不顾民族自决和民族统一的原则。

因此对于法国来说,在欧洲大陆的优越地位,不必拘泥于摧毁维也纳会议的某某条约,任何条约在武力面前只是一张废纸,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武力掌握在何人的手中以及是否具有使用武力的意志。

要吞并欧洲讲法语的地区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英国虽然一贯反对任何军事强权掌控低地国家,但如果没有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充当英国的打手,英国无法单独组织反对法国的行动。

拿破仑三世屡次希望以召开欧洲大会的形式来获得列强对他吞并企图的认可,却不知道所谓的外交会议或者国际组织一贯只是追认既成事实,而绝不可能产生强有力的行动。

言语会发出声音,但行动会发出更大的声音。

对于法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地区难道要坐等对手送上门来?如果法国本身有能力攫取和保有这些地区,又何必需要得到对手的承认?拿破仑三世见不及此,对莱茵河左岸地区、对比利时、卢森堡和其他法语地区念念不忘,因此在德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屡次被对手诱惑,屡次判断失误,屡次坐失良机,没有能够成功地为法国谋取对等的国家利益。

14国家战略:人主不可以怒而兴兵

绝对不能说拿破仑三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损害法国的利益,他的确是在殚精竭虑地追求法国的荣耀、扩展法国的利益和维护本身的统治。

帕默斯顿曾一言以蔽之说明拿破仑三世的政治人格‐‐&ldo;其脑中想法增殖之快,有如一窝窝兔子。

&rdo;问题出在他那些极富创意的想法之上没有一个更高更强有力的中心思想作为依归。

与普鲁士的俾斯麦相反,拿破仑三世缺乏的不是实力甚至也不是智慧,他缺乏的是辨明国家利益轻重先后的判断力和为实现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的决断力,他缺乏的是洞察国家间利害关系和外交权力结构的能力。

这部分与拿破仑三世的个人修养和家族恩怨有关,部分也是法国地缘政治处境和历史纠葛复杂的结果。

但法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和历史纠葛再复杂也没有普鲁士所处的地缘政治处境和历史纠葛复杂,对比俾斯麦的明智和冷静,因此拿破仑三世本人不得辞其咎。

相邻小说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和前世冤家结婚后我离不掉了  鬼神玄医  [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太子  卧底后我意外把总裁掰弯了  地表最佛校花  实习贵妃  触电的帝国  男主和男配们的修罗场[快穿]  穿成小白花女主后  穿越之农女有毒  朕的男妃又双叒怀孕了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后宫之小三在奋斗  小和尚下山[穿书]  我又穿越回来啦  小农夫人  成为二次元英雄  暗战原子弹  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