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24章

这一大套掰扯,真是谁听谁晕,还是简而言之吧,这两位的意见是把北魏上推到代国,再从代国上推到全族还在东北原始密林里放牧的时代,把个传说中的初祖拓跋力微给扛出来说事儿。

拓跋力微的时代,拓跋族刚刚走出东北密林,迈上了蒙古糙原,当时曹魏、西晋先后蹿起,遥控糙原,所以拓跋力微向这两朝都称过臣,都帮过忙,也都开过仗。

既然那时候就跟中原王朝有渊源,两位就认定北魏应当继承西晋的正朔,把中间那些朝代全都忽略掉。

‐‐他们可真强,上嘴唇一磕下嘴唇,直接忽略掉了足足一百八十多年,连奥运会都能举办四十六届了。

这份儿瞎扯的功力,就连张苍老先生复生都得甘拜下风,惭愧得一脑门儿的冷汗吧。

高闾和李彪、崔光,两派各执一词,叽叽喳喳地吵啊闹啊,把皇帝拓跋宏听得是头昏脑胀,也不知道该倾向哪一方为好,末了他只好摆摆手,缩着脖子说让大臣们都商量一下吧。

谁想这一下更糟,大家伙儿吵得更欢实了,从公元490年八月份一直讨论到了来年正月,足足五个多月,官僚作风实在不输于后世宋代那群玩&ldo;濮议&rdo;的大臣们。

这回拓跋宏没有锁帖,于是讨论时间再长,也终于还是出了结果。

最终,那一票贫嘴废话的大臣们联名上了一份奏表,说经过组织仔细研究,我们觉得还是李老师、崔老师说得有道理,大魏应该定为水德,以承接晋朝的金德。

拓跋宏被他们闹得没脾气了,下旨说你们觉得是啥就是啥吧。

于是从这一年起,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北魏不再是土德,而改为水德,服色尚黑,总算是勉勉强强掺和进五德循环的次序里去了。

打那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算是见识到了那群家伙捣糨糊的能力,所以等到三年以后他想迁都的时候,就再也不敢搞什么民主讨论了。

他先拉着一群老少爷们儿说,咱们今天南征啊,大家跟着我走。

等到了洛阳以后全都走不动了,拓跋宏才说,既然大家都走到这儿了,索性别回去了,就定都这里得了。

事实既成,群臣没奈何,只好抹抹热汗应承下来‐‐你不应承,行啊,那你自己继续南征去。

从此北魏定都洛阳,进一步汉化,逐渐走向强国之路。

这幸亏是先斩后奏,要是拓跋宏再按老办法让大臣们开会商量,恐怕历史就得改写。

色彩斑斓的北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以后三十四年,公元528年,契胡酋长尔朱荣进入洛阳,杀了胡太后和皇帝元钊,另立了元子攸为帝(那时候拓跋氏已经全面汉化,就连姓氏也改成了汉姓&ldo;元&rdo;)。

公元530年,元子攸亲手杀了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又杀了元子攸,另立元恭为帝。

随即占据冀州的大军阀高欢发兵杀掉元恭,击败尔朱兆,再立元修为帝。

公元534年,元修跟高欢有了矛盾,就逃到关中,依附另外一个地方实力派人物宇文泰。

高欢没奈何,新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

一年以后,元修被杀,宇文泰找了另一个皇室成员元宝炬当皇帝。

于是经过这么一番乱七八糟的瞎折腾,北魏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按照史书上的习惯说法,就此分裂成高欢执政的东魏和宇文泰把持的西魏。

甭管这魏是东是西,毕竟都是魏,所以两魏名义上全部都是水德。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了元善见,建立北齐;七年之后,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也废掉了魏恭帝元廓,拥戴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

相邻小说
GL十八线小说家和读者的爱情故事  湘西航班  灵异监查社之五四林  清末那几年:一幕未散场的潜伏传奇  情生意动  我在江湖  谈恋爱不如学习  [清穿同人]成为皇上白月光后  我又穿越回来啦  穿越之农女有毒  男主和男配们的修罗场[快穿]  卧底后我意外把总裁掰弯了  情悬一线  地表最佛校花  午夜灵异手册  汉末天子  朕的男妃又双叒怀孕了  鬼神玄医  触电的帝国  唯愿余生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