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24章

四码电报法持续的时间相当长,一直到1925年,才有注音字母电报法在东北实行了一阵;到了1949年,全国改用拉丁化新文字电报;到了1958年,改用拼音电报。

但四码却始终牢牢把持着主流,直到电报消亡。

尽管四码法解决了中文电报的问题,但四个编码一个汉字,效率还是比较低。

尤其是当时电报线路都由洋人把持,收发的费用都极其昂贵。

当时电报的费用往往一个字就得数两白银。

为此清廷曾经专门下令,让各级官员没紧急的事就别发电奏、电牍,就算发也尽量长话短说,什么我主万岁、乞伏太皇太后圣安、惶恐顿首之类的客套话都一概免去。

比如说,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二十七日,中法关系正在紧张的时候。

李鸿章发给过总理衙门一封电报:&ldo;密廿六幼樵电告闽河口来法兵船三只鸿沁&rdo;,全文共有18字。

幼樵指张佩纶,鸿指李鸿章,全电文的意思是,福建海境出现了法国来的三只军舰。

而张之洞受命接济台湾军火,也曾经电告福建&ldo;有旨停运渡台军火暂勿运稍俟之和约成则运款局败亦运朔&rdo;。

意思是现在上头正谈判呢,先别运过去,合约谈成了再运,合约谈不成也运。

中国最讲究礼仪,什么都能省但礼数不能省,不过落实到电报上,就连这点都不得不让步了。

有一封清廷驻古巴参赞给皇家的一封祝寿电报,就简单地写着&ldo;皇上登巡,古巴华侨及古巴政府均特贺。

&rdo;如果哪位官员上正统贺表时,在纸上只写上一句&ldo;皇上生日快乐&rdo;,恐怕脑袋早搬家了。

有一次,光绪皇帝收到驻英法大臣郭嵩焘的一份奏折,在奏折里,郭嵩焘参了驻德国大臣刘锡鸿一本,说刘锡鸿&ldo;滥用经费&rdo;、&ldo;挥霍巨糜&rdo;、&ldo;驻欧使馆不堪重负&rdo;云云。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刘锡鸿在4个月内发至七八次电报,而且全是私事小事。

光绪皇帝十分震怒,立刻下旨将他撤职查办。

清政府派出的驻外使节,一般都是四品以上大员。

这等显赫官员竟只因为多发了七八次电报就被处分,可见这电报费用贵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也并非一味为了省钱而尽量减字。

中法战争在台湾打的最激烈的时候,张之洞一日之内三电李鸿章,每封都在数百字,详述战况,以免贻误战机。

欧美国家为了节省电报字数,往往采取缩写形式:&ldo;g&rdo;代表早上好,&ldo;sfd&rdo;表示停下来吃饭,英国农业部在印度使用&ldo;envelope&rdo;一词表示&ldo;大群蝗虫已经出现并毁坏庄稼&rdo;。

人们为了省钱,还经常使用英语单词&ldo;停止&rdo;(s)代替句号来结束一句话,因为&ldo;停止&rdo;这个词免费,而一个句号却要收取额外的费用。

中国也有类似的习惯,各类特别业务,除另有收费规定外,均需在电文末了加一规定字样,如加急写&ldo;急&rdo;,校对写&ldo;对&rdo;,候复写&ldo;复&rdo;字。

除了这些,中国人独具只眼,发明出了极富中国特色的省字方式。

英文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就可以表达全部日期,而中文如果写全的话,最少也得4个字(一月一日),最多得6个字(十二月卅一日),每个汉字用4个数字编码,就是16~24组,效率相差太远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字数,有人就发明了一种特有的韵部计日。

这个人叫洪钧。

相邻小说
唯愿余生不相见  GL十八线小说家和读者的爱情故事  我继承了一家反派孤儿院  夫人难为(穿书)  重生豪门密爱  [清穿同人]成为皇上白月光后  男主和男配们的修罗场[快穿]  汉末天子  夏日晴空  情悬一线  崩坏:起源  穿越之农女有毒  午夜灵异手册  我在江湖  清末那几年:一幕未散场的潜伏传奇  朕的男妃又双叒怀孕了  情生意动  谈恋爱不如学习  灵异监查社之五四林  湘西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