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1章

《佛教十五题》作者:季羡林【完结】

内容简介: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

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ldo;路线斗争&rdo;‐‐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ldo;浮屠&rdo;与&ldo;佛&rdo;、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

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第一题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序(1)

我和佛教研究我和佛教研究(代序)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

1935年,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

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ldo;杂&rdo;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

&ldo;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rdo;有人曾半开玩笑地问过我。

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

而且我还有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

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

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

佛教当然也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要想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对佛教评价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评价是众所周知的,从本质上来看,也是正确的赵复三《究竟怎样认识宗教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佛教这个宗教当然也包括在里面。

但是我感觉到,我们过去对佛教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多少有点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个别著名的史学家几乎是用谩骂的口吻来谈论佛教。

这不是一个好的学风。

谩骂不等于战斗,也不等于革命性强,这个真理早为大家所承认,可惜并不为这位史学家所接受。

平心而论,佛教既然是一个宗教,宗教的消极方面必然会有。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

如果我们说佛教简直浑身是宝,完美无缺,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和佛教研究(代序)佛教十五题但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仅仅是消极的影响吗?这就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分析。

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

相邻小说
渣男绿女  时光让你我相遇  胡作非为的她  暗夜帝王追妻记  你是我的日月星辰  四爷总想让我给他绣花[清穿]  快穿之女配玛丽苏进行中  借阴寿  手表的故事  (APH同人)上帝的棋盘  九爷的奴才夫人  喜欢主播请点个关注  超级状师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  嫡嫁千金  傅医生有点甜  大棋局  捡了四个徒弟翻车之后  主宰江山  一刀劈开生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