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14

承庆帝如今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全放到了良种上,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在有利于一部分人的同时,自然也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讨好所有人的。

比如说良种问题,如果真的出现了一种抗灾害,还高产量的良种,那么,势必会增大普通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他们可以在丰年就积攒上大量的粮食,即便是灾年,也不会因此颗粒无收,不得不卖房卖地,甚至卖儿鬻女。

可是同样的,这对于那些豪族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明显会增加土地兼并的成本,自然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即便如此,承庆帝想了半天,还是决定继续做下去,说句老实话,真正的有识之士也明白,土地兼并虽说很难逆转,但是一旦超出了一定的程度,势必会引起那些吃不起饭的老百姓的反弹,到了那个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的大户,其次才是官府衙门。

毕竟,比起官府衙门来,那些大户的保卫力量可弱得太多了。

承庆帝再一想,这事是延续大晋国祚的事情,关系到徒家千秋万代的事情,就算真的影响到自己下头那些臣子怎么了?三令五申不许兼并土地,藏匿隐户,既然做了,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因此,很快下了决定,好在朝堂里面虽然产生了一些争议,最后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就算有人心里头不乐意,不过,还是抗不过大势的,你要是死犟着,皇帝回头就能命人跑你们家去丈量田亩,清查隐户去!

虽说达成了一致,不过找寻良种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承庆帝将提议拿出来跟内阁商议讨论了一番之后,总算是拿出了切实的悬赏方案。

海商出海一趟,只要不遭遇风浪导致船只倾覆,否则的话,利润都是十倍百倍的,也因为如此,海关订制的税率也非常高,而且,会根据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税率,你也可以想办法逃税,但是若是被发现了,那么,你这艘船上的货物就别想要了。

因此,内阁直接提出,根据种子的种类、数量和种植方法,对这些商船实施减税,最高可减免一半。

对于这些商船来说,哪怕只减半成,就有可能增加数万两的利润,何况,很有可能减免一半!

而且,需要又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就是一些作物种子而已,不占什么地方,重量也不大,随便找个干燥一点的舱房一放就行了,费不了什么事,这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勾当了,由不得那些海商不心动。

很快,朝廷关于这件事情的公文直接发到了各个海关,然后就被抄录了不知道多少份,发到了各个商船上,一下子引起了轰动。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这件事同样给徒景年带来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因为承庆帝并没有隐瞒他的功劳,而是带着点炫耀,说这事是徒景年第一个想起来的,朝臣自然众口一词,言道太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系百姓,实在是国家之福,社稷之福云云。

徒景年对此也是乐见其成,他需要一些东西来保证自己的地位,比如说名望。

当然,这个名望不能压过皇帝,否则的话,这不是福气,而是祸害。

承庆帝这个人也算得上是明君,但是,是明君不代表会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明智正确,明君闹出来的事情会更加严重,比如说汉武帝,唐太宗,做这些皇帝的太子,那真是太艰辛了。

当然,如果上头是个二货昏君,日子也不会好过,因为,明君起码要顾忌自己的名声,先想办法把太子搞臭了,或者引诱太子做点什么不该做的,比如说逼宫造反什么的,但是昏君纯粹是脑子一上头,就能直接下决定了。

就像是晋惠帝他们家那位儿子,说句老实话,没他那儿子,他还能不能做皇帝还是个问题呢,他老爹要不是瞅着孙子聪明伶俐,怎么可能犯傻弄个傻子做皇帝,结果,老爹死了没多久,晋惠帝就被人撺掇着把儿子给干掉了。

徒景年需要的就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声,当然,不能真的完美无瑕,完美无瑕的那是圣人。

要是弄个王莽那样走路都能用尺子量,一点过失都没有的,担心的就是皇帝了,王莽谦恭未篡时啊!

你这么辛苦经营名声,可见有悖逆之心,那就该死!

何况,徒景年也不可能真的一直保持那种规行矩步的状态,来自后世的灵魂天生对一些规矩有着蔑视之意,徒景年自个也不乐意装一辈子,好不容易重活一次,可不是来受罪的。

当然,这些想得有点早,在大多数人看来,目前徒景年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太子,聪明但是不自负,性情平和并不骄纵,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却不会人云亦云,如今更是发现,太子不是那种“何不食肉糜”

的人,对民生还是很关注的,那么,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只要接下来不长歪,大臣们也不乐意掺和到夺嫡这种高风险的事情里面,有个确定的效忠对象,对谁都好!

不说前朝,光是本朝,因为残酷的夺嫡之争,多少原本官声不错,前途无量的官员栽进去了啊,别说自己,连家族都要被牵连。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想掺和,而是不得不掺和。

遇上个不靠谱的太子,或者说,皇帝不喜欢太子,明显喜欢别的儿子,起了易储的心思,原先认定了太子的人难道就要立刻反水?虽说气节这玩意未必如何值钱,但是,你背叛了一个,人家就会担心你也会背叛第二个好不好?就算是你肯抛弃这么多年自己喝家族的投资反水了,人家信吗?他们自个身后还跟着一大帮等着主子黄袍加身好分到好处的呢,一下子多出一群人来想要分润好处,人家也不干啊!

因此,除了一些投机分子之外,大多数臣子比谁都希望皇权能够平平稳稳的过渡,这样的话,下一任继承人因为名分比较正,也不会对朝堂进行多大的清洗,就算想要提拔自己人,也会缓缓图之,不会不给老臣面子。

相邻小说